南充氣象局"全天候""接地氣"服務更優
作者:中國經濟網南充 時間:2014-07-31 點擊次數:
據了解,南充市氣象局今年以來,圍繞“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氣過程不放過”的工作理念,該局著力破解氣象服務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朝著質量更高服務更優目標奮力邁進。
汛期未到 提前23天進入汛期工作狀態
4月8日,南充市氣象部門提前23天全面進入汛期工作狀態。與此同時,一場覆蓋市、縣氣象部門黨員干部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同時開展。“以氣象服務的優質高效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動員會上,吳剛的話擲地有聲。
隨即,一場圍繞防汛抗旱減災的氣象服務戰役悄然打響。開門納諫,先后邀請近30位市政協委員和19個市級相關部門為氣象工作“挑刺”,查找薄弱環節,面對面了解誒服務需求。開展業務質量提升年活動和氣象現代化建設試點,推動氣象觀測、預報、裝備保障一體化建設和常態化務學習、培訓交流、技能競賽。印發決策服務、為農服務周年方案、氣象服務手冊,安排領導帶班、業務值班,完善業務流程、維護業務工作平臺,更新決策服務對象信息。開展天氣雷達、7個自動氣象站、206個區域自動氣象站以及13個土壤水分站、通信網絡等設施設備巡檢、應急演練。
市、縣氣象局領導靠前指揮、輪流帶班、每天8時、11時準時參加天氣會商,各業務單位24小時業務值班。針對4月17日晚局地強對流天氣和6月3日全市第一次區域性暴雨天氣,及時預報預警、報告雨情信息、開展災情調查,為市委政府指揮防汛搶險救災提供了決策依據。
面向交通、環境、山洪地質災害防控、森林防火等專業專項服務和兩會、春運、中高考、重大節假日、法國周、木偶藝術節等氣象保障服務也有條不紊開展。
氣候預測 為農業生產和防汛抗旱把脈
災情、農情調查、春播、“雙搶”及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生產關鍵期氣候趨勢預測及對策建議、干旱監測等農業情報服務、農業氣象產量預報、氣候災害監測報告、“直通式”服務及農用天氣預報、氣候影響評價為農業生產和防災減災撐起了科技“保護傘”。今年以來,《警惕小麥條銹病肆虐成災》《溫熱多雨,注意防治小麥赤霉病》《2014年南充市夏季干旱分析》等重大服務材料為農業病蟲害防治和農業抗旱減災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6月份,持續陰雨寡照天氣讓南充市民擔憂這個夏天“雨太多”而成為“涼夏”之時,氣象部門卻通過連續跟蹤監測分析發現,除市轄三區降雨正常外,閬中、南部、西充、營山、蓬安等地已呈現不同程度的干旱。于是緊急通過媒體提醒“月內雨日多、雨量少,部分地方旱象露頭,需警惕夏旱蔓延帶來的危害”。
為做好地質災害防控,協調國土部門共同對全市地質災害的負責人、市屬重大項目負責人及市規劃區范圍內的鄉鎮負責人等200余人進行了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培訓。
面對高溫伏旱 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全力迎“烤”
7月中旬開始,太陽開足了馬力,不停地向南充大地釋放她的熱能,氣溫節節攀升。7月26日開始,南充市氣象臺連續5天發布、確認高溫橙色預警信息,提醒各地防范高溫危害。每天16時定時通報全市高溫記錄。微博、微信、網站、手機短信、電視、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預報預警和高溫實況信息。與此同時,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氣象影視記者站工作人員冒著高溫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田間調查、實地采訪。連續高溫使閬中、儀隴2地出現重度干旱,閬中旱情受到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體關注。7月17日開始,升鐘水庫向閬中、南部、西充、順慶等縣(市、區)的135個鄉鎮輸水3000萬立方米,支持抗旱保苗和保人畜飲水。閬中市啟動抗旱應急預案,組織全民抗旱。
7月30日,西充縣以39.8℃的高溫創下今年以來全市最高氣溫記錄,除儀隴縣金城鎮外,其余縣(市區)最高氣溫普遍在38.6℃以上。當天上午,市委書記劉宏建看望慰問奮戰在高溫一線的職工時表示,高溫還將持續,要做好防暑降溫和安全生產等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向東帶領氣象、水務、農牧業、農機等部門負責人在重旱區閬中市調研旱情時強調,氣象部門要加強對天氣趨勢的監測預報,并制訂人工增雨作業方案,儲備足夠人工增雨物資,一旦時機成熟,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市氣象臺臺長李安東介紹,從氣候背景看,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南充第二個降雨高峰期,而今年南充市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天氣系統強力控制,持續晴熱高溫,出現了明顯的降雨“空峰”,據預測,8月份降雨仍然偏少,干旱仍將持續,可能出現全市性的伏旱,部分地方可能出現嚴重伏旱。對此,全市氣象部門按照預案,采取加強跟蹤監測、深入旱情調查、及時預報預警、加密服務頻次、實施抗旱增雨、宣傳防御知識等具體措施防范應對當前旱情。
向天要雨 守望空中那朵雨做的云
2014年春節前夕,嚴重污染天氣籠罩南充市區,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集氣象、環保、城建等部門專題研究改善空氣質量有關措施。氣象部門嚴密開展天氣監測分析會商,加強與環保等部門合作和信息共享,南充新一代天氣雷達24小時監測,密切捕捉有利降雨時機,1月26日集結全市所有人工增雨作業裝備待命。28日,先后在順慶、高坪、嘉陵三區作業點開展12次人工增雨作業,發射增雨火箭彈50枚,作業區普降小雨,空氣質量得以改善。
4月下旬開始,南充市西北部降水量持續大幅度偏少,大部分地方達到氣候干旱標準,玉米等作物生長受阻,水稻、紅苕無法栽插。市氣象局于5月中旬開始組織南部、閬中、西充、高坪和市人降辦5臺車載火箭先后在南部縣境內5次守候捕捉作業時機,前4次因空域管制或天氣系統較弱等原因不得不無功而返。6月14日凌晨,作業人員抓住機遇在南部縣大坪、伏虎開展密集的增雨作業,作業區普降中到大雨,旱情得以緩解。
目前,全市人影作業隊伍枕戈待旦,靜候作業條件,積極爭取省人影辦在南充上空實施飛機抗旱增雨作業。
6月19日,在全省市州氣象局中率先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南充市氣象局新增氣象微信、直通車式氣象服務、鄉鎮精細化氣象預報和農產品氣候認證典型用戶調研等新亮點受到省氣象局領導和督導組充分肯定。“預報準確、預警及時、工作主動、服務貼心、手段多樣”,社會各界也對南充氣象服務效果給予肯定。
“決策服務領導滿意、公眾服務群眾滿意、專業服務用戶滿意的氣象服務‘三滿意’理念是我們永恒的追求,但由于技術條件限制、監測站點不足、科技水平差距等因素影響,氣象預報準確率、服務能力和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人民群眾期待還有較大差距。”吳剛對此認識清醒,“盡管氣象預報無法做到100%準確,但我們會盡100% 努力。目前,干旱還在持續,我們將繼續秉承5+2、白加黑的精神,全力以赴搞好氣象服務工作。”